前陣子下午被帶去二結站喝咖啡,是一位副站長沖的;他的休息時間睡到一半被我們主任吵醒,睡眼惺忪到廚房煮水、弄咖啡給我們。 鐵路有很多咖啡愛好者,許多地方都有前任或現任員工留下的咖啡文化,也聽聞有人自己烘焙豆子;以前在東澳,同事也送過我過去他在吉安工作時,站長自己種(?有點忘了)、自己焙的深焙豆,實在佩服不已。 在段本部,也很多人喝咖啡,有些人則是喝茶,其實壁壘分明;咖啡派跟茶派,表面上和樂融融,私底下卻…也是和樂融融,有夠平安喜樂。 雖然是帶豆子去辦公室煮,但我偶爾看到好奇的濾掛包,或剛好有優惠,也會買來喝看看(通常都令人失望),然後分享給辦公室的幾位沒自煮、只喝掛耳的咖啡派,一起踩雷共患難,以免囤積過多。 工作喝的咖啡,對我來說是提神,並且也是能在工作一個段落時,暫時起身活動的儀式性任務。它其實很難享受,但就是讓血液裡保有咖啡因,應付生活的疲憊吧。
Rhinowares mini是澳洲犀牛,我平常在使用的手搖磨豆工具之一,它的功能性在於戶外活動,細直攜帶方便、重量尚可、搖把可取下、磨豆錐盤能拆開清洗,價格在兩千左右。 用大概兩三年了,它的缺點其實頗多,最詫異的是在一次手搖時,搖把與機身連接處的塑膠帽居然噴掉,仔細一看,塑膠帽與金屬搖把共同受力,卻又分別成三角與六角,金屬是三角,塑膠帽的內緣則是六角,它們共同包覆著磨豆機的六角軸心。 上圖是底部斷掉後的樣子,它是上下兩塊塑膠夾著金屬板,現在只剩上面的還在,我後來有用快乾將其黏回,但受力後不久還是斷裂。 搖把是直接扣上軸心,沒有其他加固鎖定,等同於轉動時,六角塑膠其實沒有獲得很穩定的平向受力,而是會稍微上下跳動,包覆的間隙也會造成力矩角度偏移,發生多方向錯動,那塑膠帽爆開也是遲早的事。 (台灣台南,十方源) (哥倫比亞,蜂大) (瓜地馬拉,黃彥傑) 通常,電動磨豆機怕細粉;經驗上,手搖一樣也有細粉問題,但還多一項:「怕粗粒」。我覺得犀牛這工具,表現不太理想。 之前忘記磨哪支淺焙豆,尾段粗到嚇死人,大概是含水量多,豆子比較潤,彈性高使得能伸能屈,快磨完的時候失去推進力就磨不碎,但手搖工具內部的穩定支架也很重要。 記得當初購買時,店家還用他們的豆子試磨,磨出來的粗細還算美觀,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試磨意義不大,還是要以自己常喝的豆子來測比較準確。 陶瓷錐盤可簡易拆裝水洗。 搖把的末端抓握圓柱塊,旋轉摩擦會有銳利的聲音,必須定期點潤滑油來避免;而它的粉杯設計小了一點,當上方豆槽裝滿,磨到最後,就會出現粉杯的粉已經滿到頂端與陶瓷錐盤接觸,產生搓沙子的聲音。 粉杯的扣合方式亦無另外鎖定,就只是套著而已,偶爾搖著搖著,會稍微分離,然後又扣上不小心夾到一點皮肉。 它的搖與握,很難稱得上人體工學,不夠俐落。整體來說,不是個好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