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Rhinowares mini磨豆機簡評

Rhinowares mini是澳洲犀牛,我平常在使用的手搖磨豆工具之一,它的功能性在於戶外活動,細直攜帶方便、重量尚可、搖把可取下、磨豆錐盤能拆開清洗,價格在兩千左右。 用大概兩三年了,它的缺點其實頗多,最詫異的是在一次手搖時,搖把與機身連接處的塑膠帽居然噴掉,仔細一看,塑膠帽與金屬搖把共同受力,卻又分別成三角與六角,金屬是三角,塑膠帽的內緣則是六角,它們共同包覆著磨豆機的六角軸心。 上圖是底部斷掉後的樣子,它是上下兩塊塑膠夾著金屬板,現在只剩上面的還在,我後來有用快乾將其黏回,但受力後不久還是斷裂。 搖把是直接扣上軸心,沒有其他加固鎖定,等同於轉動時,六角塑膠其實沒有獲得很穩定的平向受力,而是會稍微上下跳動,包覆的間隙也會造成力矩角度偏移,發生多方向錯動,那塑膠帽爆開也是遲早的事。 (台灣台南,十方源) (哥倫比亞,蜂大) (瓜地馬拉,黃彥傑) 通常,電動磨豆機怕細粉;經驗上,手搖一樣也有細粉問題,但還多一項:「怕粗粒」。我覺得犀牛這工具,表現不太理想。 之前忘記磨哪支淺焙豆,尾段粗到嚇死人,大概是含水量多,豆子比較潤,彈性高使得能伸能屈,快磨完的時候失去推進力就磨不碎,但手搖工具內部的穩定支架也很重要。 記得當初購買時,店家還用他們的豆子試磨,磨出來的粗細還算美觀,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試磨意義不大,還是要以自己常喝的豆子來測比較準確。 陶瓷錐盤可簡易拆裝水洗。 搖把的末端抓握圓柱塊,旋轉摩擦會有銳利的聲音,必須定期點潤滑油來避免;而它的粉杯設計小了一點,當上方豆槽裝滿,磨到最後,就會出現粉杯的粉已經滿到頂端與陶瓷錐盤接觸,產生搓沙子的聲音。 粉杯的扣合方式亦無另外鎖定,就只是套著而已,偶爾搖著搖著,會稍微分離,然後又扣上不小心夾到一點皮肉。 它的搖與握,很難稱得上人體工學,不夠俐落。整體來說,不是個好用的工具。

心心念念

騎著風,循著熟悉的田徑,彷彿回到幾年前的深溝;小間不在,斜對面卻多了「最年輕的老農」心心念念所創的一家店,讓尚深路短暫的平靜,又隨著人群穿梭活絡起來。 小農很常有個夢,希望自己手裏種的菜,除了自產自銷,也能親手料理送上餐桌,做成美味佳餚、大快朵頤;好幾年前,深溝農民食堂,就是來自這樣的發想。 農夫對食材的用心,是別具感情的:那是誰家的米、那是早上在哪裡摘的菜、誰又自己做了什麼有趣的食物就放在冰箱。他們熟悉農作的特性、好與壞,產季收成什麼就吃什麼;分享的同時,也不忘斤斤計較收點成本開銷,合理得宜、永續經營。 穗穗念是賴青松的夢,它的佳餚我還沒時間品嚐,試營運首日,吃點蛋糕、飲料,那精緻食物仍留有作物的豐富原味,在鼻腔中漫漫散開,感覺實在滿足。 紫米做的戚風蛋糕,我先吃了上方鋪陳的水果,接著細細咀嚼 糕體;它帶有糯米彈性,隨著原先水果味逐漸離去,紫米香氣淡淡地在口中暈開,逐漸明顯,不經意就笑了出來。 柿子奶昔,是種雙層飲料,下方的柿子果汁有著柿子水果的膠質黏滑,非常美味,上方用奶昔覆蓋,先用不著攪拌,喝起來十分過癮。 我還多點了杯美式咖啡,風格濃烈、兌水少,也與坊間常見的豆性混合策略雷同:有著均衡的酸苦再偏苦些,是不同世代大眾口味中,最被樂意接受的範圍。 這種濃烈厚重的質感,非常適合做成牛奶混合飲料,它能讓拿鐵、卡布這種濃縮調和咖啡,更加帶勁。唯獨它若做成美式,純粹的咖啡味會顯得特別強烈,比較需要單獨品嚐,而不適合與其他美味食物共享。 嘴中食物的厚重味,會與咖啡的厚重味疊在一起,變成複雜的味道:舌根有著蛋糕、奶昔的油脂酸膩,咖啡沾黏後又轉為沉苦,久久不能退去,兩者間實在搭配不上。適合蛋糕、奶昔的,是中性混合飲料,或者更清爽的茶湯較好。 記得好幾年前,拜訪頭城站前的一家咖啡館,我點了杯競標的日曬 Geisha,它是淺焙豆,本身就是風味清爽的咖啡,貪吃的我還加點了一塊濃烈的起司蛋糕,現在回想,這簡直糟蹋咖啡,該天打雷劈的。 但店家很有智慧,為我準備無糖氣泡水;吃完蛋糕,喝下猛烈碳酸飲料,嘴裡殘味一掃乾淨,味蕾也被氣泡重新活化起來;咖啡隨著杯緣細細入口,保留下它純淨的味道。 很多專賣咖啡的店,像永康街的就此耶加,也許讓人不解,為何不多賣點蛋糕點心來賺錢?就此耶加的店長是這麼說的:「我希望你進來,就是完全專心在咖啡上面。」不用說味道的混雜,光是味道的跳來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