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PRESSO義式咖啡榨汁機



商業用義式咖啡機通常可以榨出相當厲害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其厚厚的克立馬(crema,即濃縮咖啡煮出來之後在咖啡表面的細緻咖啡脂泡沫)通常是一種機能上的重要指標。拿鐵、瑪奇朵咖啡這類以濃縮咖啡為基底的特調,商業用義式咖啡機總是壓倒性地勝過其他器具,即便是我們使用的Bialetti Brikka氣閥加壓式摩卡壺(是摩卡壺裡的高級品),比較起來一樣是不同層次的東西了。

不管摩卡壺也好、義式咖啡機也好,最基本的差異關鍵在於「萃取壓力」,比較便宜的家用義式咖啡機會用煮水帶來的「蒸汽壓」來提升萃取壓力,不過通常只能達2到5大氣壓(Bialetti Brikka即便比一般摩卡壺有更大的壓力,也不會超過這個數值),要再更高就必須使用幫浦加壓(達到9大氣壓為義式咖啡的理想壓力),那就會貴不少,動輒就是一兩萬元的咖啡機(商業用的則約十萬上下)。

以上小結,就是「沒錢」,而且在路邊攤的我們,幾乎沒條件使用義式咖啡機(瓦數太高,除非用大型的發電機才跑得動),現在我們在準備店面經營,商業用的義式咖啡機又回到我們的計劃裡頭,不管租也好、賺夠錢再買一台新的或二手的也好,總有一天會出現。在這之前,我們還是會用摩卡壺煮,不過我們又注意到PRESSO這個有趣的東西,它可以相當迅速地「壓」出濃縮咖啡,在我們檢討沖煮咖啡的速度太慢時,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焦點。參考一下以下的影片:



它的基本原理跟「愛樂壓」(針筒注射式的濃縮咖啡器具,很多咖啡玩家有關注這個產品)很類似,不用插電、把熱水倒入之後用手推的壓力去萃取,我沒玩過愛樂壓不確定手感如何,不過就器材設計上來看,PRESSO應該好壓許多,最重要的是,PRESSO疑似可以榨出很多克立馬,愛樂壓反而因為要用濾紙的關係幾乎不會出現克立馬。你看看影片中的阿豆仔大叔壓出來的克立馬有多厚就知道(幾乎整杯都是),PRESSO根本就是傳說中的神器。



不用插電的義式咖啡工具其實還不少,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咖啡愛好者能外出旅行方便使用,而共通的缺點都是,熱水要自己另外準備。總之我們入手了PRESSO,主要目的是解決咖非生產速度過慢的問題,法蘭絨、虹吸壺先不說,拿鐵、瑪奇朵、摩卡咖啡這類耳熟能詳的特調咖啡總是顧客會點的大宗項目,摩卡壺水要上升需要煮熱的水蒸氣的壓力去推,就算一開始就放高溫熱水,速度也沒比冷水快多少,PRESSO這種手壓的咖啡工具看起來確實是目前的最佳解決方案。



包裝盒下方有設計者的圖像跟說明,這玩意得了一些獎。題外話,你會不會覺得很多商品只要掛了設計者的圖像跟名字,就會有一種高一級的錯覺呢?



新工具總是要過一、兩次熱水殺殺菌、消消毒,順便溫熱一下。



準備開始測試,馬上來用生態綠曼巴咖啡豆試煮一杯份濃縮,7克豆子可以煮30毫升濃縮咖啡,這是咖啡界的濃縮咖啡通常比例。順帶一提PRESSO可以煮一杯跟兩杯份,上方有刻度可以對。



先磨了小飛馬刻度1.5的咖啡粉(第二細度)。



PRESSO附的量匙也是設計成可以拿來填壓的工具,但稍嫌不夠深,一杯份的粉下去有一側壓不太到,必須一直換方向填壓,手邊也沒這個大小的填壓器。



邊邊很不好壓,量匙不夠深的情況下會有點歪斜,兩杯份則不會有這個問題。



先弄個90的水,不過最好可以到92或93度,水下器具之後會失溫,除非先把器具都加熱到90度。義式濃縮咖啡的理想萃取溫度約在88到92度之間。



先把PRESSO的手把就定位,然後加入熱水。聽說最上方兩側的金屬角落很容易斷掉,國內有不少人玩斷了,要小心使用才行。玩斷之後可以找鐵匠補接,有過成功案例。



把手把抬起,照片裡是第一次我只抬到水位的位置,照理說應該要抬到最高才對,因為會影響到壓力。PRESSO除了手推水的壓力,其實還會有一層空氣壓力,空氣比較好壓縮,也導致當手把全壓下去之後,下面可能咖啡都還沒出來,我不確定這樣是不是比較好,不過義式濃縮的工具幾乎都是如此,用空氣擠水,水再去擠咖啡粉的空隙然後流出來,沒有單純只用水去推擠的。



第一次萃取,都是黑黑的咖啡,幾乎沒有克立馬。



後續我為了測試該如何榨出最多的克立馬,我喝了好多杯濃縮咖啡,調整粗細、調整溫度、調整壓手把的快慢、調整粉量,看起來最有克立馬的就是上圖跟下圖這樣而已,其實相當意外,這跟Bialetti Brikka能出的克立馬差不多(Bialetti Brikka可能還有機會更多一些),完全不像影片中的阿豆仔大叔表演的那種樣子。



不過我知道原因,其實之前就看過網路上PRESSO的使用心得,主要是咖啡粉容器的出水孔差異,台灣代理的版本是雙孔的,出口商或代理商大概以為這樣可以做兩杯比較方便,有人用咖啡機單孔的容器手把替代,榨出的克立馬就多許多,可惜我手邊的單孔手把裝不進去,PRESSO的卡榫是兩個,我的另一個手把是三個的。順帶一提,影片中阿豆仔大叔的手把是無孔的,直接就是濾網直出,難怪這麼多克立馬,好羨慕啊,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把PRESSO手把下方直接切掉。

雖然克立馬不甚滿意,不過出來的濃縮味道還不賴,單喝濃縮比Bialetti Brikka好入口(還有Bialetti Brikka沖煮的變因很多,控制難度較高),未來應該會用PRESSO取代摩卡壺,或者兩者併用。(DUST,2013/01/3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咖啡因」是怎麼噴出來的?

「咖啡因」的各種名字與其化學式(改自維基百科)。 我記得當初入門咖啡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件事,就是得知「深焙咖啡」的咖啡因,比「淺焙咖啡」的咖啡因來得少,也就是說,外面常見的義式咖啡機現煮的「義式濃縮咖啡(通常都用深焙的豆子,然後通常會被做成特調咖啡,拿鐵、瑪奇朵那類的)」,會比「美式咖啡」更容易讓人睡著。 這個概念很可能是每個人探究咖啡的第一個知識門檻,不過其實上面這段話所宣稱的內容,問題可能非常多。我們先不管實際上深、淺焙豆子到底哪個咖啡因比較重,應該先來談談「義式咖啡」跟「美式咖啡」到底是什麼意思? 「義式咖啡」比較標準的意思,是使用9大氣壓的義式咖啡機,並且以7克(g)重的極細粉末透過高壓熱水瞬間沖刷過去,逼出來的30毫升(c.c.、ml)咖啡液,以這個氣壓、咖啡粉跟水的比例(或者粉比例更多、氣壓更高皆可)煮出的濃縮咖啡,不管後面又加了牛奶或鮮奶油或糖(惟獨純水例外),都可以稱為義式咖啡。 再來,「美式咖啡」,所指有兩種可能,首先是用美式咖啡機煮出來的咖啡,美式咖啡機用的粉、水比例跟手沖的比例一樣,差不多是1克咖啡粉榨出10到18毫升的咖啡汁,7克就能做70到126毫升的咖啡,是濃縮量的2到4倍,這種美式使用中粗度的粉末慢慢萃取,也沒有額外加壓。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美式咖啡則是用義式濃縮咖啡直接加熱水稀釋,通常是稀釋四到五倍。當然,因為萃取方式不同,這兩種美式咖啡即便好像「濃度一樣」,但其實味道差別很大。 好,那麼根據以上兩種名稱咖啡的實質意義,我們回來討論「咖啡因」。本文第一段所宣稱的內容其實模糊地指涉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比「淺焙咖啡豆」來得少。二、「義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美式咖啡」來得少。差別在於,一是原料本身,二是製成咖啡後的結果。 咖啡的萃取變因? 一比較難先放著,我們先談二。「咖啡因」這個物質會因為沖煮過程的差異而產生萃取量的變化,咖啡因「微溶」於水,溶解度也會被溫度與時間影響,以下這個性質數據應該很清楚(網路的百科資料): 攝氏25度,每毫升水可溶解2.2毫克(mg)的咖啡因;攝氏80度,每毫升水可溶解180毫克的咖啡因;攝氏100度,每毫升水可溶解670毫克的咖啡因(「可溶解」的意思是,溶到無法再溶的上限,也就是飽和溶液狀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溫度溶解度的級距相當大(所以溫度

無產階級咖啡實驗與雜七雜八豆知識

從剛開始接觸咖啡知識的時候,我就一直有在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找到各種昂貴咖啡器材的替代品,或者有沒有自己DIY的方法?這個挑戰很有趣,而且必須奠基在對器材與沖煮技術的基本瞭解,才能夠有所權衡,什麼可以犧牲、什麼應該在替代器材上被重現。 這件事在過去不只是為了省錢,有時候還期待能有比正規器材更好的東西可以利用;打個比方,細口壺(手沖壺)在一些品牌都有強調壺口是多少釐米,試圖競爭的是越細越值得買的價值市場,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對的,手沖有時候也會需要粗重一點的水流,過細反而是個障礙,而且手沖還有穩定性跟握把的手感的要求,不是細就好。 我有一段時間就在想細口的裝置或替代物,包含自己做轉接嘴、用鉗子把口徑壓更扁,以及尋找各式各樣的壺,我有找到一個小型醬油壺口徑非常小,比市面上的細口壺都小得多,而且很便宜,五金行賣35元而已,它確實可以出很細的水,但缺點是容量小,而且穩定度不佳(水柱很容易飄移)。 我們也試圖想用化學器材自製虹吸壺,不過這件事研究了老半天沒有著落,但是我們卻成功開發了冰滴裝置,可以迅速且大量地製造冰滴咖啡,而且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設計構想是可以實現的。找時間我再分享製作方法。 有時候我覺得,咖啡沖煮器材確實樣樣昂貴,一般人想喝一杯全豆咖啡,乾脆買台便宜的咖啡機就好(三百左右就有),手工的咖啡器材花錢又耗時(當然有例外,只是外行人可能不熟悉不知道)。為了推廣「再窮,也要喝全豆咖啡」,我想了三種手沖替代品,結果都沒成功,不過會繼續努力。 第一個是茶濾網,因為吃水淺,而且孔隙小,要挖挖洞才流得動。洞不能太大,不然咖啡粉顆粒都會一起被沖下去。手沖常見的就是濾杯跟法蘭絨,濾杯需要使用濾紙,而且杯壁有溝槽可以透氣,而法蘭絨的絨布整個都可透水,這是跟這個茶濾網重要的機能上不同之處。 咖啡粉,照理說,一般人不會有「量匙」或「電子秤」或「量杯」這種這麼刁鑽的東西,那麼假設你有一包咖啡豆或咖啡粉(不是即溶咖啡粉喔,而是把豆子磨碎的咖啡粉),你要怎麼決定要放多少粉、沖多少水下去呢?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隨便找個湯匙,給它平匙量咖啡豆(或粉,最好是粉,比較準,湯匙吃水深一點也比較好),一匙咖啡豆(或粉)就加六匙水,這僅限於中深焙咖啡豆(比較輕,咖啡沖煮是算重量的),而中深焙的也最常見,基本上不太用擔心手邊的是淺焙咖啡(如果你知道它是淺焙,那你就把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