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在「公平貿易」的旗幟之下

我們設計的VIP卡面概念圖XD,不過大概不會真的做出來。

最簡單地說明什麼是「公平貿易」:

 1、種植咖啡的農民可以吃得飽。
 2、小孩子可以去上學。
 3、生病了有錢看醫生。


——楊儒門,於《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裡的推薦文字。

你可能沒聽過或忘了八年前的楊儒門事件,我在這裡幫大家複習一下:2003年底至2004年底的扁政府時代,為期一年時間,楊儒門在台北公共場所放置了十七次爆裂物(有些是假炸彈,有些則是真炸彈),並且於炸彈上張貼:「炸彈、勿按,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因為作案謹慎細心,所以這十七次都沒被警察緝獲,也沒讓任何人受傷。2004年底被逮捕後,於2006年初被判刑五年十個月入獄,並在2007年被陳水扁特赦釋放。炸彈內都放有白米,俗稱「白米炸彈客事件」。

這起事件的背景立基於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WTO要求台灣開放每年稻米免關稅進口144720公噸(1990年左右的國內稻米消費基數的8%),雖然看起來不算多,但確實影響了國內米價,而且耕地面積逐年快速下降,這其中也隱含著農民對政府每年在WTO的新談判、以及寬鬆放水的管制上的擔憂。楊儒門的白米炸彈訴求簡單明瞭,讓任何人都看得懂,而他對公平貿易的理解也一貫了這個特色。

你同樣能在近年的ECFA、TIFA、TPP等等這類用大寫表示的邪惡組織協定上看到類似的產業焦慮,國際間的自由貿易說穿了很難是依據平等互惠原則,強國的談判籌碼永遠都比較多而且侵略性較強,農產品的生產者,在這之中也不會是決定談判成敗的角色,生產者並不「自由」,而是隨著政策跟國際經濟侵略完全被擺弄。

「公平貿易」的敵人多半不是政府,而是投資客跟跨國企業,不過就結果來說跟上述情況很像:大部分的咖啡農在世界咖啡貿易體系裡沒有條件跟收購商談判價格,因為「咖啡價格」是在紐約期貨市場產生,這個大賭場的賭盤結果將直接決定了生產端農民的收入,收購商會根據該價格跟農民購買咖啡豆,如果你不賣,他們就找別人,而事實上你也不可能不賣,因為不賣就無法生存,這是唯一的收入來源。

這裡也許你會說:「他們可以換工作啊,人生充滿了自由跟選擇權。」咦?是嗎?

我們社會對窮人或弱勢通常都持著類似這樣的態度:他們需要我們捐款;或者少數抱有較多的敵意,認為:好手好腳不工作、面對工作跟課業不努力,只會懶惰、只懂玩,是自己造成的問題;或者持著一種奇怪的高傲姿態:與其給他們錢,不如教他們怎麼好好工作、給他們釣竿。

我不確定你怎麼理解弱勢者,尤其是窮人,不過我想下面這則兩年前的TED演講,應該是瞭解一部分事實的有效途徑:



影片講者Jessica Jackley所描述的,以小額借貸的方式,第三世界的窮人可以成為成功的企業家,這件事其實並不是為釣竿理論背書,而是明指出一件重要的事:「窮人本來就有條件跟有錢人一樣,只是有錢人多半有天上掉下來(多半跟父母有關)的資源,但窮人沒有。」要思考的問題是立基點的不正義以及有效的改善策略,而不是給予預設了天生資質不同的廉價釣竿。

「選擇的自由」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才會增加,社會階級之所以這麼容易世代繼承,正是因為弱勢者的選擇權相當受限,一位揹學貸而且吃穿住多少要靠自己的學生,根本沒有選擇「好好唸書」的條件,要打工或者忙於協助家庭,這是台灣年青世代常見的景象。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用較高的「保證收購價格」,以事先付錢的方式,有規模地與各種農產品的生產者維繫長久且穩定的交易關係,讓農民能擺脫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波動且威脅生計的價格操控,確保農民能有足夠的收入甚至有盈餘投入改善生活的方向。

在咖啡買賣上,除了公平貿易咖啡,還有一種叫作「直接關係咖啡(Direct Relationship coffee)」的交易模式,這種交易模式在理念上強調以比公平貿易更高的價格,由烘豆商「直接」跟咖啡農採購,公平貿易所避開的傳統咖啡買賣經過大量中盤商層層獲利所簡化的模式,直接關係咖啡做得更徹底,台灣的歐舍咖啡有推銷這種概念的咖啡豆;另外,在台灣的東海和平咖啡館,來自吳子鈺的雨林咖啡豆,也是以小量直接採購的方式協助農民有更好的收入價格,東海和平咖啡館的店長江育達認為,這讓更弱勢的農民(無法進入公平貿易認證體系)一樣有機會得到較好的報酬。

「公平貿易」在預期的理念上相較起來,看似略遜一籌,不過仔細瞭解公平貿易認證系統,就能發現公平貿易仍然是相當值得支持的交易模式。

咖啡產地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貧窮、饑荒、戰爭、水資源缺乏、瘟疫、教育資源缺乏、童工、歧視女性、生活設施短缺、醫療資源短缺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大致上都有機會遇得到。咖啡農若要加入公平貿易,就必須先組成合作社,公平貿易組織會以各地的合作社為基點,協助咖啡農學會談判技能、改善當地面臨的獨特問題(如沒有乾淨的飲用水)、提升咖啡豆品質、協助發展經濟實力,並且要求必須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作物、禁止歧視婦女、禁止童工與奴工、保障工作場所安全等等。

而從事這些工作的資金,都來自於公平貿易組織在各地發生的消費營收中另外抽取一定比例所集結而成,如我們所購買的台灣公平貿易特許商生態綠的咖啡豆,生態綠每年都要繳交年費跟特定比例的營收來作為公平貿易的「社會發展金」。公平貿易顧及的不只有農民的「經濟」,還有人權、社會福利、基本建設,以及環境永續發展。

公平貿易關注的正是這種農民選擇自由的提升、以改善生活更有條件做更多事。或者我應該這麼描述:它其實就是一個合理且公平的買賣行為,讓農民可以參與議價、透過買賣來提升基本生活水平,公平貿易並非是一種援助或捐獻,它只是讓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恢復原本該有的樣貌:賺錢得以改善更好的生活、消費者能購買到想要的商品。

公平貿易商品為什麼會是「消費者想要的商品」?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都不會想購買剝削農民或用了童工的血汗咖啡(雀什麼巢的那個)跟玩具(迪什麼士尼的那個),我們也不會想用工廠工人一直跳樓的血汗手機(郭什麼台銘在大陸的工廠),我們買,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或者別無選擇,或者被社會環境沖刷冷感,或者同儕的壓力。心底上我們都希望所有人都過得好、世間上沒有仇恨沒有戰爭,人類本能上就是善良的傢伙(有很多科學案例,這個是其中之一:http://pansci.tw/archives/17889)。

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爭的是利潤,利潤的來源可以有很多種,剝削生產者基本上最為常見,但消費者通常也是受害者之一,就拿那個TPP來說吧,TPP的荒謬之處不只是讓你一上網就觸法、買不到平行輸入的電子產品、不能用副廠墨水、個資被侵犯,之前在生態綠的講座裡還聽到美國要脅簽訂TPP的國家必須取消食品標示「基因改造」,把消費者知的權利直接拿掉(另可參閱:消費者八大權利五大義務),讓人們喪失選擇權。

說到「知」,不知道你清不清楚市售的飲料,尤其是罐裝咖啡是怎麼來的,我在生態綠講座也看到了這段影片,讓寶傑來告訴你:


不肖商人當然會知道消費者會想要正常、生產過程沒有問題的商品,那麼他們就不說,或者用假的形象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正常、健康。

星巴克的販賣的公平貿易咖啡就是一個例子,公平貿易咖啡只賣少少量,就在咖啡店用大篇幅的廣告說自己多愛農民跟地球(八卦錄音檔:6月20日,我在星巴克喝不到公平貿易咖),是的,星巴克官方在不久前公開支持同志確實很有嘎資,但一邊賣「不公平咖啡」又說自己公平,賺這種摸良心會心虛的錢,我們這種知道的就算了,被企業形象騙來喝的消費者能不翻桌踢雙尾魚大叔一腳嗎?

公平貿易讓消費者多了選擇的選項,並且有機會促使其他業者跟進改善(例如英國的星巴克全面都使用公平貿易咖啡豆),我十分建議你別再喝罐裝咖啡,而即溶咖啡裡面也會有奇奇怪怪的添加物,但可能比罐裝好一點,最好還是喝「全豆咖啡」,也就是直接用豆子沖煮出來的,如果你願意多講究一點,為第三世界咖啡農的生存條件著想、支持給他們合理的報酬,以及認同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那麼,公平貿易咖啡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DUST,2012/11/1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咖啡因」是怎麼噴出來的?

「咖啡因」的各種名字與其化學式(改自維基百科)。 我記得當初入門咖啡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件事,就是得知「深焙咖啡」的咖啡因,比「淺焙咖啡」的咖啡因來得少,也就是說,外面常見的義式咖啡機現煮的「義式濃縮咖啡(通常都用深焙的豆子,然後通常會被做成特調咖啡,拿鐵、瑪奇朵那類的)」,會比「美式咖啡」更容易讓人睡著。 這個概念很可能是每個人探究咖啡的第一個知識門檻,不過其實上面這段話所宣稱的內容,問題可能非常多。我們先不管實際上深、淺焙豆子到底哪個咖啡因比較重,應該先來談談「義式咖啡」跟「美式咖啡」到底是什麼意思? 「義式咖啡」比較標準的意思,是使用9大氣壓的義式咖啡機,並且以7克(g)重的極細粉末透過高壓熱水瞬間沖刷過去,逼出來的30毫升(c.c.、ml)咖啡液,以這個氣壓、咖啡粉跟水的比例(或者粉比例更多、氣壓更高皆可)煮出的濃縮咖啡,不管後面又加了牛奶或鮮奶油或糖(惟獨純水例外),都可以稱為義式咖啡。 再來,「美式咖啡」,所指有兩種可能,首先是用美式咖啡機煮出來的咖啡,美式咖啡機用的粉、水比例跟手沖的比例一樣,差不多是1克咖啡粉榨出10到18毫升的咖啡汁,7克就能做70到126毫升的咖啡,是濃縮量的2到4倍,這種美式使用中粗度的粉末慢慢萃取,也沒有額外加壓。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美式咖啡則是用義式濃縮咖啡直接加熱水稀釋,通常是稀釋四到五倍。當然,因為萃取方式不同,這兩種美式咖啡即便好像「濃度一樣」,但其實味道差別很大。 好,那麼根據以上兩種名稱咖啡的實質意義,我們回來討論「咖啡因」。本文第一段所宣稱的內容其實模糊地指涉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比「淺焙咖啡豆」來得少。二、「義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美式咖啡」來得少。差別在於,一是原料本身,二是製成咖啡後的結果。 咖啡的萃取變因? 一比較難先放著,我們先談二。「咖啡因」這個物質會因為沖煮過程的差異而產生萃取量的變化,咖啡因「微溶」於水,溶解度也會被溫度與時間影響,以下這個性質數據應該很清楚(網路的百科資料): 攝氏25度,每毫升水可溶解2.2毫克(mg)的咖啡因;攝氏80度,每毫升水可溶解180毫克的咖啡因;攝氏100度,每毫升水可溶解670毫克的咖啡因(「可溶解」的意思是,溶到無法再溶的上限,也就是飽和溶液狀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溫度溶解度的級距相當大(所以溫度

無產階級咖啡實驗與雜七雜八豆知識

從剛開始接觸咖啡知識的時候,我就一直有在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找到各種昂貴咖啡器材的替代品,或者有沒有自己DIY的方法?這個挑戰很有趣,而且必須奠基在對器材與沖煮技術的基本瞭解,才能夠有所權衡,什麼可以犧牲、什麼應該在替代器材上被重現。 這件事在過去不只是為了省錢,有時候還期待能有比正規器材更好的東西可以利用;打個比方,細口壺(手沖壺)在一些品牌都有強調壺口是多少釐米,試圖競爭的是越細越值得買的價值市場,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對的,手沖有時候也會需要粗重一點的水流,過細反而是個障礙,而且手沖還有穩定性跟握把的手感的要求,不是細就好。 我有一段時間就在想細口的裝置或替代物,包含自己做轉接嘴、用鉗子把口徑壓更扁,以及尋找各式各樣的壺,我有找到一個小型醬油壺口徑非常小,比市面上的細口壺都小得多,而且很便宜,五金行賣35元而已,它確實可以出很細的水,但缺點是容量小,而且穩定度不佳(水柱很容易飄移)。 我們也試圖想用化學器材自製虹吸壺,不過這件事研究了老半天沒有著落,但是我們卻成功開發了冰滴裝置,可以迅速且大量地製造冰滴咖啡,而且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設計構想是可以實現的。找時間我再分享製作方法。 有時候我覺得,咖啡沖煮器材確實樣樣昂貴,一般人想喝一杯全豆咖啡,乾脆買台便宜的咖啡機就好(三百左右就有),手工的咖啡器材花錢又耗時(當然有例外,只是外行人可能不熟悉不知道)。為了推廣「再窮,也要喝全豆咖啡」,我想了三種手沖替代品,結果都沒成功,不過會繼續努力。 第一個是茶濾網,因為吃水淺,而且孔隙小,要挖挖洞才流得動。洞不能太大,不然咖啡粉顆粒都會一起被沖下去。手沖常見的就是濾杯跟法蘭絨,濾杯需要使用濾紙,而且杯壁有溝槽可以透氣,而法蘭絨的絨布整個都可透水,這是跟這個茶濾網重要的機能上不同之處。 咖啡粉,照理說,一般人不會有「量匙」或「電子秤」或「量杯」這種這麼刁鑽的東西,那麼假設你有一包咖啡豆或咖啡粉(不是即溶咖啡粉喔,而是把豆子磨碎的咖啡粉),你要怎麼決定要放多少粉、沖多少水下去呢?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隨便找個湯匙,給它平匙量咖啡豆(或粉,最好是粉,比較準,湯匙吃水深一點也比較好),一匙咖啡豆(或粉)就加六匙水,這僅限於中深焙咖啡豆(比較輕,咖啡沖煮是算重量的),而中深焙的也最常見,基本上不太用擔心手邊的是淺焙咖啡(如果你知道它是淺焙,那你就把水加

PRESSO義式咖啡榨汁機

商業用義式咖啡機通常可以榨出相當厲害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其厚厚的克立馬(crema,即濃縮咖啡煮出來之後在咖啡表面的細緻咖啡脂泡沫)通常是一種機能上的重要指標。拿鐵、瑪奇朵咖啡這類以濃縮咖啡為基底的特調,商業用義式咖啡機總是壓倒性地勝過其他器具,即便是我們使用的Bialetti Brikka氣閥加壓式摩卡壺(是摩卡壺裡的高級品),比較起來一樣是不同層次的東西了。 不管摩卡壺也好、義式咖啡機也好,最基本的差異關鍵在於「萃取壓力」,比較便宜的家用義式咖啡機會用煮水帶來的「蒸汽壓」來提升萃取壓力,不過通常只能達2到5大氣壓(Bialetti Brikka即便比一般摩卡壺有更大的壓力,也不會超過這個數值),要再更高就必須使用幫浦加壓(達到9大氣壓為義式咖啡的理想壓力),那就會貴不少,動輒就是一兩萬元的咖啡機(商業用的則約十萬上下)。 以上小結,就是「沒錢」,而且在路邊攤的我們,幾乎沒條件使用義式咖啡機(瓦數太高,除非用大型的發電機才跑得動),現在我們在準備店面經營,商業用的義式咖啡機又回到我們的計劃裡頭,不管租也好、賺夠錢再買一台新的或二手的也好,總有一天會出現。在這之前,我們還是會用摩卡壺煮,不過我們又注意到PRESSO這個有趣的東西,它可以相當迅速地「壓」出濃縮咖啡,在我們檢討沖煮咖啡的速度太慢時,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焦點。參考一下以下的影片: 它的基本原理跟「愛樂壓」(針筒注射式的濃縮咖啡器具,很多咖啡玩家有關注這個產品)很類似,不用插電、把熱水倒入之後用手推的壓力去萃取,我沒玩過愛樂壓不確定手感如何,不過就器材設計上來看,PRESSO應該好壓許多,最重要的是,PRESSO疑似可以榨出很多克立馬,愛樂壓反而因為要用濾紙的關係幾乎不會出現克立馬。你看看影片中的阿豆仔大叔壓出來的克立馬有多厚就知道(幾乎整杯都是),PRESSO根本就是傳說中的神器。 不用插電的義式咖啡工具其實還不少,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咖啡愛好者能外出旅行方便使用,而共通的缺點都是,熱水要自己另外準備。總之我們入手了PRESSO,主要目的是解決咖非生產速度過慢的問題,法蘭絨、虹吸壺先不說,拿鐵、瑪奇朵、摩卡咖啡這類耳熟能詳的特調咖啡總是顧客會點的大宗項目,摩卡壺水要上升需要煮熱的水蒸氣的壓力去推,就算一開始就放高溫熱水,速度也沒比冷水快多少,PRESSO這種手壓的咖